歷代游記中的瓊州勝景
來源于:本站發布于:2021-05-31 12:05:32
3421 001
近代以前
最早的海南游記———《小洞天記》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煙。雨余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丘濬《題五指山》
海南的旖旎風光,歷來都曾經感動過很多人,這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大詩人蘇軾,他寫的《乳泉賦》、《颶風賦》,是其對海南自然景物的深切觀感。他的作品當然還不是游記,但其中所滿懷的旅人的情感,已經與后來的海南游記有相當多共同之處。
《五指山問黎記》書影
在宋之前,海南島景觀的游記大多沒有保存下來,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海南游記,是南宋淳祐年間(1241年~1252年)崖州知州毛奎的《小洞天記》,其中記載了他與幾位屬下與二位僧人,一起到崖州南山的踏查的過程,游記中,細致地描繪了其中的幾個景觀,比如石船、石室、釣臺、摩崖石刻等,作者說:“世界小有洞天之佳境也”。小洞天的發現,是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崖州知府周康最早發現并做石刻紀念,他還寫過《石船記》,刻在石船之上,可惜這些石刻因年久剝落,而今已經不可查尋。
清代《瓊黎風俗圖》,是對黎族先民生活實景的描繪
明清時期隨著海南社會的進步與文化水平的提高,海南本土人士對海南自然、人文景觀也開始注意,并有一些詩文流傳到今天,它們開啟了海南風光詩文的歷史,也是海南景觀游記的文化基礎。這一時期,在游歷海南各地名勝之余,自然景觀首先是他們吟誦的對象,這體現了對海南風光的自信,其中對海南島最高山峰-五指山的吟誦,更是凸現了這種感情。著名的是丘濬的“題五指山”詩: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煙。雨余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后來的人們,也理解丘濬這種對海南本土的熱愛,并加以贊許。如后來任瓊州知府的牛天宿的詩中就有“后來吟詠知多少,應讓文莊第一篇”的句子。此外人們所耳熟能詳的丘濬的《南溟奇甸賦》,是以賦的形式對海南風光進行了直接的謳歌,這也是其游歷海南名勝之后的感情宣泄??上?,明清時期所形成的海南游記,大多沒有保存到今天。
清代《瓊黎風俗圖》,是對黎族先民生活實景的描繪
進入近代之后,海南游記的迅速增加,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清末,國人已經痛感列強環伺,有識之士痛感海南島的重要地位與資源,對海南之開發已經刻不容緩,所以在游歷海南之余,對海南島的情況向外界加以介紹,其中也包含著一些海南開發的方略。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胡傳受命巡查海南各處,后來著《游歷瓊州黎峒行程日記》,其名雖為“日記”,卻可以說是典型的游記,其中包含許多其本人在海南各地勘察的內容,也有胡氏對海南開發的意見。
胡傳,字鐵花,安徽績溪人,著名學者胡適之父,當時為吳大徵幕僚,受命巡視海南,據此文所載,他來海南的時間在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其巡視路線是出府城西門,向西到臨高、儋縣,入那大,而后南向南豐,入黎族地區,至紅毛,凡陽(今天的番陽)、樂安(今天的抱由附近),經大案,到崖縣,過南山、馬嶺,到三亞,而后至藤橋,止于陵水。胡傳的行程原計劃從陵水再入黎區,經保亭至水滿,再至嶺門,回府城。但胡傳在陵水患上重病,后改為從海南東部大路北上,直接返回府城。
上述的游歷線路,是當時乃至民國時期進入五指山區的比較通行的線路,胡傳詳細記載每一站的里程、村落以及沿線的風情,對我們了解當時黎族的生活很有幫助。
其外藍鼎元著《瓊州記》(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也是這一時期對海南島的著名游記之一。
02
上世紀20年代
中國游記名篇———《海南島旅行記》
“乃偕入咖啡館,各盡一盅;計其值,不過銅元十四枚而已?;貞浽诒逼?、上海等處以吃咖啡為較有資產階級之色彩,而在此間卻極平常之至,語云:物以少為貴,信然”。
———田曙嵐著《海南島旅行記》
第一類是當時的各級政府官員到海南島巡視形成的文字。受廣東省政府的委托,夏壽華到海南島考察,之后他寫了《夏卓春瓊游筆記》。1914年6月,廣東活版公司排印本。后發表于《船山學報》1915年第1卷。夏壽華(1854~1924),字卓春,晚號思痛,湖南益陽人,1914年3月16日,他乘輪船渡海,到達???,然后或乘轎,或騎馬,或步行,以兩個月時間歷游了瓊州十三縣,對海南的山川形勢、物產品匯、民情風俗等詳加考察。后來寫成了《瓊游筆記》一書,書中還提出開辟道路、扶商殖民、防止外國列強覬覦海南等建議。這部游記,即使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為考察海南島的一部極有參考價值的專著。其中還有作者所做“瓊游詩”三十八首,對海南各地的風俗,有全面的勾勒,包含對海南風物的深情。如他寫的“訪海忠介故里”詩:“黎山突兀起滄瀛,屹立東南萬里城,三百年來遺策在,令人思慕海先生”。
1928年,黃強考察五指山黎區時見到的水滿峒黎家婦女
《五指山問黎記》,黃強著,1928年12月初版,香港商務印書館承印本。此書為黃強1928年10月由??诮洜I根、五指山、保亭到陵水歷時半個月的考察記錄。此書附黃強此次旅行的線路圖,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從??诘竭@些地區的具體道路情況,書中甚至有路程的里數。另有多幅圖版。他還記述從五指山西側眺望五指山的感受:“望之戟豎三指,狀若筆架?!庇忠卯數厝说脑捳f:“巨指(大拇指)為馬頭,食將(食指、中指)二指為馬鞍”。也是令人想不到的別樣景觀。
第二類游記是各類學者在海南進行學術考察過程中形成的日記或記錄?!董傃驴疾旖涍^》,林纘春著,林纘春(1909~1986),海南省瓊海市九曲江人,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曾組織瓊崖農業研究會,后曾任私立海南大學教授。此篇文章,記述了他在???、文昌、瓊海、儋州等地考察的過程,主要講述了他所見到海南社會的情況,也有對所見風景的描繪。
他曾“出外散步,途經海南醫院而至椰子園。椰子園為??谟螛穲鲋?,后背海南醫院,前臨大海。其地廣而平,中植椰子約百棵,是以名焉。朝晨薄暮,紅男綠女來游者,不絕于途。以挹海風清涼,望海水之澎湃,帆船往來,落日紅霞,其樂無窮也”。
《瓊崖訪黎記》,劉咸著,《大公報》1937年3月科學周刊。劉咸是著名的民族學家,1939年曾出版《Hainan,The lsland and thepeople》(《海南,這個島嶼與它的人民》,這部英文版的著作,也主要是介紹海南黎族的社會情況))?!董傃略L黎記》一文是他在海南黎族地區的考察記錄,其中對于海南黎族的社會習俗的描繪非常全面,文筆也極有生活情趣。
王興瑞著《考察海南島黎苗民族日記》,發表于《邊事研究》1940年。王興瑞(1912~1977),海南樂會人。作者1936年春參加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組織的“海南島黎苗族考察團”,在黎苗地區居住四個多月,此文是作者1937年2月3日至6月4日到海南陵水地區的考察日記(日記開始于2月3日,止于4月14日,作者2月7日到達???,4月14日離開陵水)。王氏與林纘春一樣,是海南本土人士,自然通曉海南方言,在與黎族接觸中,比較便利,其日記中對海南黎族生活的記載也就更加清晰、準確。他描繪今日七仙嶺的時候說:“出(保亭)市門,一線蜿蜒起伏的山脈便橫于眼前,而七指山尤為卓拔,其峰遠望如指,數之為七,這當是命名的由來”。
第三類游記是專題的游記,數量雖然不多,但內容豐富,影響巨大。這其中要以后來以書籍形式出版的田曙嵐著《海南島旅行記》最為有名。此游記最早以《環游海南島記》為名,發表于《旅行雜志》第9卷1~3期。之后在193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書是田曙嵐歷時兩個多月在海南島內游歷的記錄,活動范圍比較廣泛,除了中部的黎族地區外,環游了海南島整個沿海地區,田氏當時已經游歷過國內許多地區,熟悉中國國內各地的風土人情,所以他的《海南島旅行記》記載全面,材料翔實,內容有趣,記述了海南特有的風俗。如他在海南島各地旅行,途中口渴時,多飲咖啡解渴。其在潭口,路途口渴,“乃偕入咖啡館,各盡一盅;計其值,不過銅元十四枚而已?;貞浽诒逼?、上海等處以吃咖啡為較有資產階級之色彩,而在此間卻極平常之至,語云:物以少為貴,信然”。此書堪稱海南游記中的名著。同時,這部游記也是民國時期中國游記中的名篇。
《菲島瓊崖印象記》中的那大基督教禮拜堂
《菲島瓊崖印象記》(書耳題“菲瓊游記”),王少平著,1939年8月省吾寄盧出版,東雅印務公司印本?!斗茘u瓊崖印象記》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叫做“菲律賓印象記”,寫作者在菲律賓游歷的見聞;第二部分叫做“瓊崖風物志”,介紹海南島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以及作者在海南游歷的觀感。王少平1937年1月16日~22日到海南考察,主要目的是打算在海南興辦實業。作者在???、瓊山一帶考察,并到福山、馬裊等地考察熱帶農業的農場。作者在 海南島考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此書在所附多幅圖版,比較珍貴,比如今日??谑芯硟鹊幕鹕娇诘恼掌?,又如海瑞墓的照片等。此外,作者的活動區域主要在???,所以對??谑械氖腥?、市貌都有細致的描繪。他到五公祠游覽,見到當時的浮栗泉“水甘而洌,四周砌以山石”。作者很感此處景致,攝影留念。
抗戰勝利后,海南社會空前殘破,客觀而言,此時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南島游記,有的只是一些反映海南社會狀況的紀實作品。
03
外國人所寫
《海南島民族志》———細致描繪海南民族風情
自19世紀后,世界性博物學的發展,海南島上豐富的動植物以及人文社會景觀吸引了國際社會中學者的目光,他們紛紛進入海南島,進行科學探險。
最早來到海南島探險西方人是英國人漢斯,他在為香港領事館服務的同時,自己也進行植物的研究。他最初委托他人采集海南島的植物,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漢斯1866年親自渡海,在???、瓊山附近活動。此后,英國駐香港領事斯溫霍在1868年以在海南島尋找開放港口為目的,來到海南島,并計劃進入海南島腹地進行探險。他在歷時約2個月的時間內,或深入海南黎區,或到達海南島沿海的各個港口,并對其附近進行探查,完成了海南島全島沿海一周的考察,并采集了大量的各類標本,又公開發表了十數篇的介紹海南的文章。這些人的活動最初還主要是進行海南島的生物調查。此后此種情況有所變化,美國人傳教士亨利與荷蘭人吉爾梅森結伴,歷時40天深入海南島黎區考察,兩人的考察路線是從那大出發,向東經五指山到嘉積,而后經定安回到???。兩人在進行植物、動物采集的同時,也對所經地區的物產、民情進行了考察。此后還出版了《嶺南》一書(英文版)。
《五指山問黎記》的作者黃強1928年到海南黎區考察時,在隨從人員中,有一位法國位教士薩維納,后來他用法文寫了一部著作《海南島記事》,也記述了他與黃強一起游歷的過程。
《海南島民族志》附圖中的南巷村的牛車
20世紀20年代,歐洲人在海南島調查的杰出成果是史圖博的《海南島民族志》。此書雖說是一部民族學的專著,但它的形成,是史圖博本人親身在海南島各地數月考察的結果,其中有他進行考察的完整路線圖,也可以說此書本身就是一部游記,同時,其中所描繪的海南黎族、苗族、回族的社會情況以及民族風情比一般的游記更加細致、內容更加豐富。
在二戰前,外國人進入海南島進行各類調查活動的,以日本人最多,所以他們留下的海南島游記也最多。雖然這些人來海南島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旅游或科學考察,但從他們的游記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當時海南社會的真實的情況。
《海南島探險記》,(后藤元宏著,丘懷瑾譯,《邊事研究》5卷1期,1936年12月。)此文本來是后藤元宏來海南島考察的旅行日志,是《南海的一大寶庫--海南島》一書的附錄。1922年后藤元宏受日本三菱合資會社的命令,來海南島考察。1922年12月30日到達???,3月2日離開???,前后共兩個多月。這個人后來在1932年寫了《南支那海的一大寶庫海南島》,在1939年又出版了《海南島全貌》一書,對海南島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此書的最后附錄他的海南島“旅行日志”,其中對他在海南各地旅行的過程以及海南各地的風俗有細致的介紹。如他說:“入白馬井,我在一直游蕩于曠野之后,得以眺望久違的滄海,不僅極感爽快,而此處海水極為清澈,漁船輻輳,從其往來之狀,可見此處漁業之興盛也”。
火野葦平:《海南島記》,改造社1939年5月版。是侵瓊日軍的隨軍記者火野葦平在1939年2月隨日軍侵入海南島之后而撰寫的著作?;鹨叭斊绞嵌鹎叭毡镜闹骷?,也是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雖然其侵略者的立場限制了其對海南社會客觀的認識,但作為一位首次來到海南島的日本作家,其作為作家的本能以及其游歷中國各地的經歷,也使他注意到海南社會以及民俗的特點,并對其中與中國其他地區不同的民俗特點有著細致的說明。此書還附有大量圖版還可以直接使我們了解當時海南的社會生活情況,特別是??诘氖腥?、市貌。他在游覽五公祠后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在刻有”神龍“的浮栗泉下,有令人吃驚的清澈見底的溪流。有幾條看上去好像是鮒魚的魚在游動。無論是東坡書院,還是燗酌亭,這些古老的石柱、墻壁都難以掩飾其流謫的哀思”。
文章來源:三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