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的明代,海南人怎么過端午?
來源于:本站發布于:2021-01-15 13:01:53
3398 05月31日夜,窗外悶雷聲隆隆,伏案窗前,眼前,正德《瓊臺志》第7卷《風俗》篇中對明代海南端午習俗的描述細致入微……
時光回溯到500多年前,當時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龍華會”剛剛過去,端午的氣息便已經顯露出來。城鄉各處,無論鄉紳還是村婦,都會早早地將活雞拋入溪水之中,稱之為“洗龍”。而洗過的雞,還將被裝點修飾起來,一直等著端午節的時候才能派上它的用場。
“迎龍”斗龍歌
除了洗龍,雕“龍”也是必不可少的端午預備活動,在鄉村,人們忙碌著將木頭雕刻成龍頭和龍尾的形狀,擺放在村里的廟中供奉,并且還要唱起歌謠來“迎龍”。當這些做完,農歷五月的腳步也就近了。
農歷五月初一至五月初四,正是“迎龍”的好日子。這時候往往還會結成一個“端陽食會”的民間組織,每年會有一位“會首”,各家都輪流著“迎龍”到“會首”家,但可不是簡單去走一圈便了事,而是在“會首”家唱歌飲酒作樂。
僅僅是唱歌飲酒,還不足以烘托端午佳節的喜慶熱鬧,明代人們還發明了不少游戲,其中一個常玩的游戲是“度韻湊歌”。這個游戲玩法也不復雜,首先是“會首”寫一句歌詞,用布蓋起來,只露出最后一個韻腳,會員們得根據這個韻腳來猜這句歌詞。最后還會根據猜中字數的多少來支付一定的錢。當時民間就有諺語說:“未斗龍船,先斗龍歌;欲求錢帛,中字須多?!?/span>
明代著名詩人王佐的《瓊臺外紀》中記載,瓊島名士丘濬家就很喜歡玩“度韻湊歌”的游戲。書中記載,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當時正值鄉試時期,作為庠生的丘濬剛好準備應試。丘濬有一個哥哥,是當時的“會首”,那年端午的時節,他密制了一句詞為“丘家今歲占龍頭”。結果才唱到第三個人就被全猜中了。
到了秋天, 丘濬果然成功考過了鄉試,取得了到京城參與禮部會試的機會。這一年,丘濬23歲,他的學生王佐16歲。
龍舟競渡奪標
古時賽龍舟
看過了“斗龍歌”,“斗龍船”的好戲也即將上演。到了五月初五這天,各個村子“迎龍”的隊伍相聚于大江,要通過賽龍舟來分出甲乙丙丁。此時在河流兩岸,早已是觀者無數,人們摩肩接踵,舍不得錯過這一場“賽事直播”。
這時候還是丘濬站了出來,以斐然的文采為后人記錄下了精彩的比賽畫面。丘濬在他送衡州通判唐履信致仕歸瓊山的《歸田樂詩序》中寫道:“龍舟擊浪去如飛,鼉鼓喧天槌欲破。掀髯岸幘坐船頭,指揮白羽橫中流。錦標入手拍掌笑,楚聲一曲帶醉謳。向晚拿舟沙嘴泊,開筵把酒爭酬酢”。
丘濬不只寫出了“擊浪如飛”“鼉鼓喧天”的熱鬧場景,還描繪了奪冠以后“拍掌笑”“帶醉謳”的高興姿態,甚至寫到了停好船之后,奪冠的人家大開筵席,與親朋好友觥籌交錯、把酒言歡的生活場景。
明代著名的海南女詩人馮銀,也將一首端午賽龍舟的詩寫得生動傳神。她寫道:“端陽競渡楚風存,疾較飛鳧夐出群。棹起浪花飛作雪,竿飏旗彩集如云。一時豪杰追盧肇,千載忠魂吊屈君。兩岸紅裙笑俚婦,那知斗草獨籠蕓?!?
古畫中的斗草
馮銀不僅描述了賽龍舟的場景,還記錄下了另一個端午民俗——斗草。人們會在端午節那天外出,走入鄉野找些奇花異草互相比賽,以新奇或品種多者為勝。今天看起來有些不知所以然的斗草游戲,在古代可是廣受歡迎。唐代詩人崔顥就曾寫“閑來斗百草,度日不成妝?!睘榱硕凡荻碱櫜簧鲜釆y,癡迷程度可見一斑。
剪柳采蓮接荔枝
端午吃粽子流傳已久
離開河岸,步入城中,端午這天的府城,格外的熱鬧。城內各處,早早便已經粽子飄香,當時的粽子已經有了羊角、牛脛、門閂等品類。而行走在街上的年輕男女,都系上了香袋,涂上了雄黃酒,小孩子則用涂有雄黃的彩色絲繩纏在手臂上。
城中,人們還用竹格做成旱船,用紙糊飾在腳下,四周以彩帛圍住,人們裝扮成熟練船家的樣子,抹臉化妝,用細密的繩子系在肩上,敲起鼓鑼,沿街表演著劃船的戲,形成陸上龍舟的熱鬧場景。
而衛所之中的武官,從黎明開始便準備好了弓馬、柳刀、柳箭,還在彩門上懸掛了球,將要進行一年一度走馬剪柳、“射球走駭”的比賽,并邀來太守觀看。
明代海南也有端午打馬球的習俗
明代時興的射柳
剪柳也稱射柳,走馬射柳在端午節清晨舉行,原是先將柳樹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為靶心,然后參賽者依次馳馬拉弓射削白處。到了明代,變為把鳥雀放在葫蘆中射。在明代射柳逐漸成為一項固定的端午武戲,在皇城及軍隊中流行。射球走駭原先也為北方端午習俗“打馬球”,衛所軍隊來自外地,所以海南端午也出現了這些習俗。
看完了射箭、打馬球,太守這時候依然不得休息,還要被請到府城外的南湖參與游宴。南湖之上,幾艘船相互夾在一起,架起一個平臺在上面唱戲,稱為“采蓮”。
每年端午前后,也是府城一帶荔枝成熟的時節。端午節這天,城中的男女老少,往往還會乘著車馬來到府城南門外的丁村橋(今??诃偵絽^丁村附近)舉行宴席。官紳之家往往會預先派人到前面擇買荔枝,等家人來到便可食用荔枝,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所謂“接荔枝”的風俗。
到這里,明代府城地區端午的習俗便說得差不多了,文昌、儋州、崖州等地的風俗與府城地區大同小異。但熱鬧還沒消停幾日,到了五月十一,衛所的軍人又會扮裝成“關王會”進行游街,連游三天,熱鬧不已。
相比于熱鬧的五月,明代農歷六月的瓊島則顯得冷清多了,正德《瓊臺志》中僅8字:“六月祀灶,六日曬衣。”整理整理灶臺,趁著陽光正好,曬曬衣服。
來源:三亞發布